补肾阳
详补阳条。
详补阳条。
指脊柱附近的部位。古人认为,其位置既不在表,亦不在里,属半表半里,为温疫之邪所居留之处。《温疫论》上卷:“邪从口鼻而入,则其所客,内不在脏腑,外不在经络,舍于夹脊之内,去表不远,附近于胃,乃表里之分界
证名。出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。指腰椎及其近处疼痛。多因扭挫损伤、瘀血停滞、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及过劳伤肾所致。详闪挫腰痛、瘀血腰痛、风湿腰痛、肾虚腰痛等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金樱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流注病的一种。见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。流注冷证多附骨而生,内硬不消,骨寒而痛,筋缩不伸,若误用刀鍼,则流出瘀黑血,或如屋漏汁。类似骨脓疡。治宜内服阳和汤,外用回阳玉龙膏,稍缓后再加生姜、肉桂、白芷、草乌
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漏睛脓出睑眥间,或流浓汁或清涎,目无翳障不疼痛,风热攻冲心火炎。”即漏睛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春脚集》卷二。指胃脘气机失调所致胃脘部疼痛。《经验奇方》卷下:“胃气痛,此症甚者,每晨吐清水,或连头痛。制香附二钱,良姜一钱五分,砂仁末八分。如病重常吐清水,加吴茱萸二钱。右药水煎热服。”亦
五脏精气内虚,为邪气所兼并而出现的精神症状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精气并于心则喜,并于肺则悲,并于肝则忧,并于脾则畏,并于肾则恐,是谓五并,虚而相并者也。”
正骨器械。抱膝的别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济生方》卷四:“健忘者,常常喜忘是也。”即健忘。详该条。
即四气街。《灵枢·动输》:“四街者,气之径路也。”见气街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