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豺皮

豺皮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豺皮

药材名称豺皮

拼音Chái Pí

出处《唐本草》

来源为犬科动物

原形态豺(《诗经》),又名:豺狗(《埤雅》),红狼。

体形似犬,身长1米左右,尾长约30厘米,体重约10余公斤。头宽,颜面部较钝,额低,耳直立,较短而圆,吻部较狼短。毛色随季节、产地而异,一般通身皆呈赤棕色,或棕褐色,背中部毛尖黑色,故在背中部出现棕褐色,在体后更深些。头上暗棕色,吻部浅褐色。腹部棕色或黄白色。四肢同于背色。尾略粗,末端全黑色。

生境分部栖于山陵、森林中。群居,性凶猛,多在晨昏活动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河北、新疆、西藏、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江苏、福建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①《唐本草》:"性热。"
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有毒。"

功能主治①《唐本草》:"主冷痹脚气,熟之以缠病上,瘥止。"

②孟诜:"主诸疳痢,腹中诸疮,煮汁饮之,或烧灰和酒服之;其灰敷匿齿疮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豺皮

药材名称豺皮

拼音Chái Pí

英文名Jackal skin

出处出自《唐本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犬科动物豺的皮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on lpinus Pallas

原形态豺,形似狼而短小,头部较宽而吻较短,体重15-20kg,体长85-130cm。四肢较短,尾长略小于体长之半。耳端圆钝。乳头6-7对。尾毛较长。通常全身毛红棕色,或近灰棕色而杂以黑毛。头部、颈部、肩部及背部色调较重,并杂有黑色毛尖的针毛,腹面呈浅灰色、棕色或棕白色,口角部位及喉部也近于棕白色。四肢前面深棕褐色,内侧白以或淡灰色。尾端几近黑色,形成黑尾尖。夏季毛短而色深,红棕色尤显深重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栖息于山地、丘陵、森林等处。而热耐寒,群居性,具猎食中型兽类之特性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河北、新疆、江苏、福建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味苦;性平

归经肝;肾;脾经

功能主治消积;解毒;止痛;定惊。主疳痢;慝齿;脚气;冷痹;小儿夜啼

用法用量内服:煮汁,或烧存性酒调,适量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敷。

各家论述1.《唐本草》:主冷痹脚气,熟之以缠病上,瘥止。

2. 孟诜:主语疳痢,腹中诸疮,煮汁饮之,或烧灰和酒服之;其灰敷齿疮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上开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上开花药材名称石上开花拼音Shí Shànɡ Kāi Huā别名岩莲花来源景天科石上开花Sedum tetractinum Froderstr.,以全草入药。

  • 大鱼鳅串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鱼鳅串药材名称大鱼鳅串拼音Dà Yú Qiū Chuàn别名白鱼鳅串、调羹草来源为菊科秋分草属植物秋分草Rhynchospermun; verticillatum Reinw.,

  • 牛伴木

    药材名称牛伴木拼音Niú Bàn Mù别名果绿勒来源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吕宁荚蒾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burnum luzonicum Rolfe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原

  • 羊肌藤

    药材名称羊肌藤拼音Yánɡ Jī Ténɡ别名老鼠吹箫、风藤草、鸡舌头叶来源清风藤科羊肌藤Sabia yunnanensis Franch.,以根皮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陕西、江西、云

  • 白石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石花药材名称白石花别名石花、石衣、虾蟆皮来源地衣类梅花衣科梅花衣属植物白石花Parmelia tinctorum Despr.,以叶状体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晒干。性味甘、凉。功能

  • 狗屎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狗屎花药材名称狗屎花拼音Gǒu Shǐ Huā别名一把抓、蓝狗屎花(《滇南本草》),蓝布裙(《四川通志》),附地菜、牛舌头花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狗舌花(《滇南本草图谱》),龙须草、七

  • 发菜

    药材名称发菜拼音Fā Cài来源药材基源:为念珠藻科植物发菜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.et Flah.[Nematonostoc flagelli

  • 紫云菜

    药材名称紫云菜拼音Zǐ Yún Cài别名紫云英马蓝、刀枪药、铃虫花来源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少花马蓝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robilanthes oliganthus Miq. [Cham

  • 白花油麻藤

    药材名称白花油麻藤别名鸡血藤[广西]、鲤鱼藤、大蓝布麻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.,以藤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。性味微苦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补血

  • 山油麻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油麻药材名称山油麻拼音Shān Yóu Má别名山脚麻来源榆科山油麻Trema dielsiana Hand.-Mazz.,以嫩叶、根入药。生境分部浙江、福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