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证录》卷十一方。白术(土炒)、巴戟天(盐水炒)各一两,人参、炒杜仲、菟丝子(酒炒)、炒山药,炒芡实各三钱,肉桂、补骨脂各二钱,制附子三分。水煎服。治妇人下部寒冷不孕。
即舌苔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先躁后烦的证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二:“所谓躁烦者,谓先发躁,而迤逦复烦者也。”有谓内热曰烦,外热曰躁;烦属阳,躁属阴;内热为有根之火,外热为无根之火者。故但躁不烦,及先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血风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邪热亢盛,内外俱实的病证。见《此事难知·热有虚实外何以别》。多因热邪入侵,里热炽盛,或痰瘀、宿食阻滞所致。《万病回春·伤寒总论》:“伤寒阳毒斑黄者,狂叫欲走也。其症表里俱实,内外皆热,脉数有力
①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三分三之别名。②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杜茎山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乌蔹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歪头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即熛疮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瘰疬之坚硬如砖者。参见瘰疬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