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鼹鼠

鼹鼠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鼹鼠

药材名称鼹鼠

拼音Yǎn Shǔ

别名缺齿鼹

来源食虫目鼹鼠科缺齿鼹Mogera robusta Nehring,以全体入药。

生境分部东北。

功能主治解毒,理气。主治疔肿,痔疮,淋病,喘息,胃癌等。

用法用量用量3~5分。

复方恶疮:鼹鼠1只,烧焦研面,取醋2两,煎至1两,加入适量的鼹鼠粉末,捣成膏状贴患处,用香油调涂亦可。

胃癌初起:鼹鼠1只,瓦焙成焦黄色,研成粉末,每次5分,黄酒冲服,日服1次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鼹鼠

药材名称鼹鼠

拼音Yǎn Shǔ

别名隐鼠(陶弘景)。

出处《别录》

来源为鼹鼠科动物麝鼹缺齿鼹全体。春、夏、秋季挖掘洞道捕捉,或用竹弓、鼠夹等工其捕捉。

原形态①麝鼹

体长100~126毫米,尾长14~23毫米,颅基长27~29毫米。为形体较小的一种鼹鼠。吻部尖长,耳壳缺失。眼退化。尾细而短,仅被稀疏短毛,末梢有一小束毛。后足被毛亦甚稀少,老兽则近乎光裸。体背毛色深灰棕色,嘴下颜色较浅。腹面毛棕灰色。全身毛色均带金属闪光。

栖于阔叶林带或森林草原地带以至半沙漠地区,较喜干燥。终生在地下生活,地下掘有很长隧道,将土推出地面,形成一个个小土堆,很少爬出地面。食物以地下昆虫、蠕虫为主,也食野生植物。

分布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内蒙古等地。

②缺齿鼹

形体较大,长178~220毫米,尾长23毫米,颅基长约44毫米。吻细长,眼小,耳隐于毛中。下颌犬齿缺失。肢短,足发达,爪长而有力。毛细而密,柔软而带闪光。四足裸露无毛。体背毛色棕褐,毛尖深灰。腹毛较短,棕灰色。

栖于阔叶林中潮湿多草之处,在地下挖掘洞道营地下生活。

分布东北地区。

性味咸,寒。

①《别录》:"味咸,无毒。"

②《食性本草》:"寒。"

功能主治解毒,理气,杀虫。治痈疽,疔肿,痔疮,喘息,淋病,蛔虫病。

①《别录》:"主痈疽,诸瘘,蚀恶疮,阴匿烂疮。"

②《本草拾遗》:"肉:主风,久食主疮疥痔瘘。膏:堪摩诸恶疮。"

③《本草图经》:"风热久积,血脉不行,结成疮疽,食之可消去;小儿食之,亦杀蛔虫。"

④《东北动物药》:"解毒,理气。治疔肿,痔疮,淋病,喘息,胃癌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烧存性研末,3~5分;或煮食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涂。

复方①治疔肿恶疮:鼹鼠一只。烧焦研面,取醋二两煎至一两,再加入适量的鼹鼠粉末,搅成膏状贴患处,用香油调涂亦可。(《东北动物药》)

②治胃癌:鼹鼠一只。用瓦焙成焦黄色,研成粉末。每次五分,黄酒冲服,日服一次。(《东北动物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鼹鼠

药材名称鼹鼠

拼音Yǎn Shǔ

英文名Mole

别名隐鼠、瞎老鼠、地滚子、翻手老鼠、田鼠

出处出自《名医别录》1.《别录》:鼹鼠在土中行,五月取,令干,燔之。

2. 陶弘景:鼹鼠,形如鼠,大而无尾,黑色,长鼻甚强,恒穿耕地中行,讨掘即得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鼹鼠科动物长吻鼹、白尾鼹、缺齿鼹、麝鼹、华南缺齿鼹等除去内脏的全体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Talpa longirostris Milne-Edwards2.Parascaptor leucurus Blyth3.Mogera robusta Nehring4.Scaptochirus moschatus Milne-Edwards5.Mogera latouchei(Thomas)

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捕杀后,剖腹,去除内脏,鲜用或置瓦上焙干。

原形态1.长吻鼹,体长约11cm,体重30g左右。比白尾鼹多1枚上前臼齿(每侧上颌具4枚上前臼齿)。体形粗圆。吻尖而向前突出,吻端裸露无毛。吻背中央具有凹槽。眼小。外耳隐于被毛之中四肢粗短。前足掌部异常宽大并向外翻折。爪较白尾鼹更为粗短强壮,中指爪一般短于5mm,尾短,短于或等于后足长,呈球棒状,尾末端粗圆浑厚。毛被短而细密,略具丝光光泽。通体巧克力褐色或暗褐色。下体略比上体浅淡,显灰色。尾毛暗褐色,绝无白色。

2.白尾鼹,体长8-11cm,体重20-40g。体呈圆筒形。吻部削尖并向前突出,吻背中央具沟槽,眼极小。外耳退化,颈短。前肢粗短,掌部特别扩大而宽扁,掌心向外翻折,带有强壮的铲状爪。后足较前足细弱,尾短,略长于后足,球棒状,基部短细。毛被柔软、细密,呈天鹅绒状。有丝光光泽。通体黑褐色或黑灰色,唯吻、尾部和前肢下部毛浅灰色或黄白色,足和尾的皮肤肉黄色。

3.缺齿鼹,体形较大,呈长圆筒形,体长17-22cm,体重达200g左右。尾长约2cm。头吻部尖而长,鼻部尖而长,鼻部延伸,突出于嘴前。眼小,耳隐于毛中。前肢短粗,掌宽扁,具强大的爪,掌心向外翻折。后肢细,不发达。四足裸露,尾粗短。头及背部毛为深褐色而略带灰色。下颌、颈部、前胸、腹部呈灰棕色,腹部中央有一道较宽的金黄色纹,但有个体差异。

4.麝鼢体形与缺齿鼹相似,但身体较小,体长10-13cm。体重40-100g 。吻部细长,无外耳壳,眼退化,足背上仅有细短的毛,几近裸露。尾细而短,被有稀疏的短毛,身体背面灰棕色,带丝状光泽。腹面毛色稍浅为棕灰色。

5.华南缺齿鼹,最小的一种缺齿鼹。大小、形态与白尾鼹相似,但缺乏下犬齿。体长约10cm,体重约40g。裸露吻部较白尾鼹更为尖长。眼、耳均极退化。尾略长于后足,并被稀疏的长毛。足背、吻鼻的稀毛甚短。躯体其余部分的毛被柔软、细密,呈天鹅绒状。体背茶褐色或棕褐色。下体比体背多灰黑色,颏、喉和胸灰色较多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多栖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间盆地、河谷地、丘陵缓坡的常绿阔叶林、稀疏灌丛林、农耕地和菜园地附近。营地下洞穴生活,主要以地下昆虫及其幼虫为食。

2.本种为热带性种。栖居于海拔1000m以下的热带性沟谷地、疏林草坡、次生灌丛、旱地、抛荒和菜园地附近。营地下生活,以昆虫、蚯蚓、蠕虫等小型虫类为食。

3.栖息于森林草原地带。营地下生活。

4.营地下生活,为我国特产的一种鼹鼠。

5.主要栖居于丘陵地、灌丛、农耕地中。营地下生活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2.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。

3.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黑龙江等地。

4.广泛分布于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山东等地。

5.分布于我国东部及长法流域以南地区,包括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和贵州等地。

性味味咸;性寒

归经心;肺经

功能主治解毒;杀虫。主痈疽疔毒;痔瘘;淋病;蛔虫病

用法用量内服:烧存性,研末,2-4g;或煮食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,研末,调涂。

复方①治疔肿恶疮:鼹鼠一只。烧焦研面,取醋二两煎至一两,再加入适量的鼹鼠粉末,搅成膏状贴患处,用香油调涂亦可。(《东北动物药》)②治胃癌:鼹鼠一只,用瓦焙成焦黄色,研成粉末。每次五分,黄酒冲服,日服一次。(《东北动物药》)

各家论述1.《别录》:主痈疽,诸瘘,蚀恶疮,阴NI烂疮。

2.《本草拾遗》:肉:主风,久食主疮疥痔凄。膏:堪摩诸恶疮。

3.《本草图经》:风热久积,血脉不行,结成疮疽,食之可消去;小儿食之,亦杀蛔虫。

4.《东北动物药》:解毒,理气。治疔肿,痔疮,淋病,喘息,胃癌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鼠标蛇

    药材名称鼠标蛇拼音Huá Shǔ Shé英文名Snake别名草锦蛇、黄闺蛇、水律蛇、水南蛇、长标蛇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游蛇科动物鼠标蛇除去内脏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

  • 迎春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迎春花药材名称迎春花拼音Yínɡ Chūn Huā别名小黄花、金腰带、清明花、金梅花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.,以叶及

  • 柠条籽

    药材名称柠条籽拼音Nínɡ Tiáo Zǐ出处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种子。夏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功能主治止痒,杀虫。复方治神经性皮炎、牛皮癣、黄

  • 白石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石花药材名称白石花别名石花、石衣、虾蟆皮来源地衣类梅花衣科梅花衣属植物白石花Parmelia tinctorum Despr.,以叶状体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晒干。性味甘、凉。功能

  • 花叶假杜鹃

    药材名称花叶假杜鹃拼音Huā Yè Jiǎ Dù Juān别名刺血红、七星剑、血路草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爵床科植物花叶假杜鹃的全株。

  • 毛草龙根

    药材名称毛草龙根拼音Máo Cǎo Lónɡ Gēn英文名Ludwigia octoualuis(Jacq.)Raven别名水丁香头、水丁香根来源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水丁香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

  • 山鸢尾花

    药材名称山鸢尾花拼音Shān Yuān Wěi Huā来源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山鸢尾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ris setosa Pall.ex Link采收和储藏:7月花开时采,晒干或鲜用。原

  • 点头菊

    药材名称点头菊拼音Diǎn Tóu Jú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点头菊的全草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约35厘米。根茎短,有宿存残叶基。叶根出,具柄;叶片长圆形至椭圆形,全

  • 羽叶丁香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羽叶丁香药材名称羽叶丁香拼音Yǔ Yè Dīnɡ Xiānɡ别名山沉香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。全年采挖,以秋末为好。

  • 狭萼半边莲

    药材名称狭萼半边莲拼音Xiá è Bàn Biān Lián别名大种半边莲、野烟叶、大号半边莲、山梗菜来源药材基源:为桔梗科植物线萼山梗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obelia mellia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