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冷水花

冷水花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冷水花

药材名称冷水花

拼音Lénɡ Shuǐ Huā

别名麻叶[四川]

来源荨麻科冷水花属植物冷水花Pilea notata Wright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,晒干。

性味淡、微苦,凉。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。用于黄疸,肺结核。

用法用量0.3~1两。

注意孕妇忌用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冷水花

药材名称冷水花

拼音Lénɡ Shuǐ Huā

别名麻叶、土甘草、山羊血、白山羊、甜草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冷水花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lea notata C.H.Wright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茎肉质,高25-65cm,无毛。叶对生,2枚稍不等大;叶柄每对不等长,长0.5-7cm;叶片膜质,狭卵形或卵形,长4-11cm,宽1.6-4.8cm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在基部之上有浅锯齿或浅牙齿,钟乳体条形,在叶两面明显而密,在脉上也有;基出脉3条。雌雄异株;雄花序聚伞状,长达4cm;雄花直径约1.5mm,花被片4,雄蕊4,较花被片长,花药白色;雌花序较短而密,长在1.2cm以下;雌花花被片3,狭卵形,长约0.5mm,中间1枚较长,外面具钟乳体,柱头画笔头状。瘦果卵形,稍偏斜,淡黄色,表面有疣状点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50-1400m的林下或沟旁阴湿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中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性味淡;微苦;性凉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;退黄;消肿散结;健脾和胃。主湿热黄疸;赤白带下;淋浊;尿血;小儿夏季热;疟母;消化不良;跌打损伤;外伤感染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注意妊娠慎服。
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孕妇忌服。"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药材名称樟拼音Zhānɡ别名香樟、樟木、乌樟、油樟、香通、芳樟来源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(L.)Presl.,以根、木材、树皮、叶及果实入药。根、木材及树皮全年可采,

  • 白花灰毛槐树

    药材名称白花灰毛槐树拼音Bái Huā Huī Máo Huái Shù别名山豆根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豆种植物白花灰毛槐树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灌木,高50~

  • 鸡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鸡麻药材名称鸡麻拼音Jī Má别名双珠母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鸡麻的果实及根。原形态落叶灌木,高2~3米。茎直立,光滑,散生皮孔;小枝开展,无毛。叶对生,卵

  • 兔儿伞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兔儿伞药材名称兔儿伞拼音Tù ér Sǎn别名雨伞菜、一把伞、水鹅掌来源菊科兔儿伞属植物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 (Bunge)Ma

  • 东莨菪

    药材名称东莨菪拼音Dōnɡ Lànɡ Dànɡ别名唐充(藏名)出处《中国药植图鉴》来源为茄科植物东莨菪的根茎。春、秋采挖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粗壮结节状。茎高30~6

  • 海带

    药材名称海带拼音Hǎi Dài别名海马蔺、海草(《东北药植志》)。出处《嘉佑本草》来源为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的全草。春、夏、秋皆可采收,除去杂质,用淡水洗净,阴干。原形态大叶藻(《本草拾遗》)

  • 橘皮

    药材名称橘皮拼音Jú Pí别名陈皮(孟诜),贵老(侯宁极《药谱》),黄橘皮(《鸡峰普济方》),红皮(《汤液本草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。10月以

  • 红莲子草

    药材名称红莲子草拼音Hónɡ Lián Zǐ Cǎo别名红节节草、红田乌草、红绿草、红草、红棕草、五色草、织锦苋、模样苋来源药材基源:为苋科植物红莲子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ternanth

  • 丝瓜络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丝瓜络药材名称丝瓜络拼音Sī Guā Luò英文名RETINERVUS LUFFAE FRUCTU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(L.)Roem.

  • 一点血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一点血药材名称一点血拼音Yì Diǎn Xuè来源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网脉秋海棠Begonia wilsonii Gagnep.,以根茎入药。秋季采挖根状茎。原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