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南方六道木

南方六道木

药材名称南方六道木

拼音Nán Fānɡ Liù Dào Mù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南方六道木的果实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belia dielsii (Graebn.) Rehd.
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南方六道木 薄叶灌木,高3m。当年小枝红褐色,老枝灰白色。叶对生;叶柄长4-7mm,基部膨大,散生硬毛;叶厚纸质,叶片长卵形长圆形、倒卵形、椭圆形至披针形,变化幅度很大,长3-8cm,宽0.5-3cm,先端尖或长渐尖,基部楔形或钝,全缘或有1-6对齿牙,具缘毛,嫩时上面散生柔毛,下面除叶脉基部被毛外,其余光滑无毛。花2朵生于侧枝顶部叶腋;总花梗长1.2cm,花梗几无;苞片3枚,具纤毛,中央1枚长6mm,侧生2枚长1mm;萼简长约8mm,萼檐4裂,裂片卵状披针形或倒卵形;花莞白色后变浅黄色,4裂,裂片圆,长约为筒的1/3至1/5,筒内具短柔毛;雄蕊4枚,二强,内藏;花柱细长,柱头头状,不伸出花冠筒外,长1-1.5cm。种子柱状。花期4-6月,果期8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3700m的山坡灌丛、路边林下及草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
功能主治祛风湿。主风湿痹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24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川乌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川乌头药材名称川乌头拼音Chuān Wū Tóu别名川乌(《金匮要略》)出处侯宁极《药谱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(栽培品)的块根。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,除去地上部茎叶,然后将子

  • 扁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扁果药材名称扁果来源漆树科扁果Rhus paniculata Wall.,以皮、果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皮:苦、涩,凉。果:酸、涩,凉。功能主治消炎,收敛,舒筋活血。主治扁桃腺炎

  • 婆罗门参

    药材名称婆罗门参拼音Pó Luó Mén Shēn别名土泡参、绿芨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蒜叶婆罗门参的叶和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agopogo porrifolius L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

  • 白梅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梅药材名称白梅拼音Bái Méi别名盐梅(《尚书》),霜梅(《纲目》),白霜梅(《本草便读》)。出处《本草经集注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,经盐渍而成。制法

  • 刺天茄

    药材名称刺天茄拼音Cì Tiān Qié别名苦颠茄、苦天茄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实。秋季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约1米。茎直立

  • 草香附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草香附药材名称草香附拼音Cǎo Xiānɡ Fù别名走茎灯心草来源灯心草科草香附Juncus amplifolius Camus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陕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

  • 白毛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毛藤药材名称白毛藤拼音Bái Máo Ténɡ别名苻(《尔雅》),蜀羊泉、谷菜(《本经》),鬼目草(《尔雅》郭璞注),白草(《别录》),排风、白幕(《本

  • 游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游草药材名称游草拼音Yóu Cǎo别名田中游草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蓉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西游草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牛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禾本

  • 艾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艾实药材名称艾实拼音ài Shí别名艾子(《食疗本草》)。出处《药性论》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果实。9~10月,果实成熟后采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艾叶&quo

  • 鳐鱼胆

    药材名称鳐鱼胆拼音Yáo Yú Dǎn别名劳子鱼胆、老板鱼胆来源药材基源:为鳐科动物孔鳐、何氏鳐及近缘种的胆囊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Raja porosa Gunther2.Raja holl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