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海仙花

海仙花

药材名称海仙花

拼音Hǎi Xiān Huā

别名三台花、三台红花、楼台草、古木草

出处本品载于清代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云:"海仙花,生云南海边。紫茎独挺,繁花层缀,五瓣缺唇,娇红夺目。土人夏日持售于市,曰三台花,以花作三层也。其叶如莴苣。"按其所述形态及生境,与现今报春花科植物海仙花Primula poissoniiFranch。基本一致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海仙花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imula poissonii Franch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无香气,不被粉。根茎极短,向下发出一丛粗长的支根。叶丛冬季不完全枯萎;叶柄极短或与叶片近等长,具阔翅;叶片倒卵状椭圆形至倒披针形,长4-10(-13)cm,宽1.2-5cm,先端圆钝,稀具小骤尖头,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翅状,边缘具近于整齐的三角形小牙齿,质地厚而无毛。花葶直立,高20-45cm,果时长可达60cm,具伞形花序2-6轮,每轮3-10朵花;苞片线状披针形,长5-10mm;花梗长1-2cm,开花期稍下弯,果时直立;花萼杯状,长约5mm,分裂约达全长的1/3,裂片三角形或长圆形,先端稍钝;花冠深红色或紫红色,冠筒口周围黄色,冠筒长9-11mm,喉部具明显的环状附属物,冠檐平展,直径1.8-3,裂片倒心形,长8-9.5mm,宽6-8mm,先端通常深2裂;长花柱花: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2mm,花柱长约6.5mm;短花柱花: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6.5mm,花柱长2mm。蒴果长于或稍长于花萼。花期5-7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-3100m的山坡草地湿润处和水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。

性味苦;性凉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肺热咳嗽;赤痢;便血;砂眼;结膜炎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鼠耳

    药材名称老鼠耳拼音Láo Shǔ ěr别名狗脚刺、提云萆、小桃花(《岭南采药录》),老鼠乌、鼠乳头、乌金藤((福建民间草药》),老鼠乳、鼠米、乌痧头、乌李楝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福建民间

  • 羊肌藤

    药材名称羊肌藤拼音Yánɡ Jī Ténɡ别名老鼠吹箫、风藤草、鸡舌头叶来源清风藤科羊肌藤Sabia yunnanensis Franch.,以根皮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陕西、江西、云

  • 兔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兔肉药材名称兔肉拼音Tù Ròu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占兔、东北兔、高原兔、华南兔、家兔等的肉。原形态①蒙古兔,又名:草原兔、跳猫。体形中等,长约45厘米,尾

  • 青蒜

    药材名称青蒜拼音Qīnɡ Suàn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叶。性味性温,味辛。功能主治醒脾气,消谷食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  • 干姜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干姜药材名称干姜拼音Gàn Jiānɡ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.的干燥根茎。冬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趁鲜切片晒干或

  • 羊山刺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羊山刺药材名称羊山刺拼音Yánɡ Shān Cì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异叶花椒的枝叶或种子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常绿灌木。小枝粗糙,红褐色,刺极少。单叶互生;

  • 大飞扬

    药材名称大飞扬拼音Dà Fēi Yánɡ别名马鞍叶羊蹄甲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),蝴蝶风、羊蹄藤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夜合叶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出处《广西中药志》来

  • 岩茴香

    药材名称岩茴香拼音Yán Huí Xiānɡ英文名Ligusticum别名细叶藁本、桂花三七、柏子三七出处始载于《东北植物检索表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石茴香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gus

  • 大鲵

    药材名称大鲵拼音Dà Ní别名娃娃鱼、海狗鱼、狗鱼来源两栖纲有尾目大鲵科(隐鳃鲵科)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 Blanchard,以去掉内脏后的全体

  • 鸦胆子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鸦胆子药材名称鸦胆子拼音Yā Dǎn Zi英文名FRUCTUS BRUCEAE别名苦参子、老鸦胆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(L.)Merr.的干燥成熟果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