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番荔枝根

番荔枝根

药材名称番荔枝根

拼音Fān Lì Zhī Gēn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番荔枝科植物番荔枝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nona reticulata L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落叶小乔木,高3-5m。多分枝,树皮薄,灰白色。叶互生,排成两列,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,长6-17cm,宽2-7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阔楔形或圆形,下面苍白绿色。花单生或2-4朵聚生于枝顶或与叶对生,长约2cm,青黄色,下垂;萼片3,三角形,被毛;花瓣6,2轮,外轮花瓣狭而厚,肉质,长圆形,内轮花瓣鳞片状;雄蕊多数,密生;心皮多数,长圆形,无毛,各具1胚珠。果实由多数易于分开的心皮相连成聚合浆果,呈圆球形或心状圆锥形,直径5-10cm,黄绿色,被白色粉霜。花期5-6月,果期6-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现全球热带地区均有栽培。

资源分布:我国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有栽培。

化学成分根和皮含樟脑(camphor),龙脑(borneol),紫堇定碱(corydine),异紫堇定碱(isocorydine),番荔枝碱(anonaine),海罂粟碱(glaucine),鹅掌楸碱(liriodeni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左旋贝壳杉16-烯-19-酸(kaur-16-en-19-oicacid)等。根含番荔枝碱,网叶番荔枝碱(reticuline),鹅掌楸碱,白兰花碱(michelalbine),10-羟基番荔枝碱(anolobine),多鳞番荔枝酮(squamolone)。

性味苦;寒

归经大肠经

功能主治清热;解毒。主热毒血痢

用法用量内服,煎汤,5-10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向日葵花托

    药材名称向日葵花托拼音Xiànɡ Rì Kuí Huā Tuō别名向日葵花盘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向日葵饼(《湖北科技》(8):60,1972),葵房(佳木斯医学院《葵花

  • 西南文殊兰

    药材名称西南文殊兰拼音Xī Nán Wén Shū Lán英文名Broadleaf Crinum, bulb or leaf of Broadleaf Crinum出处始载于《贵州中药志》。来源药材基

  • 福建排草

    药材名称福建排草拼音Fú Jiàn Pái Cǎo别名刘海节菊出处本品以刘海节菊之名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吴其清曰:"刘海节菊,似黄花刘寄奴而茎叶细瘦。花亦无长蕊。"观其附图,与福建过路黄极相似。来

  • 水金凤茎叶

    药材名称水金凤茎叶拼音Shuǐ Jīn Fènɡ Jīnɡ Yè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凤仙花科植物水金凤的茎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水金凤"条。性味性寒,味

  • 东北红豆杉

    药材名称东北红豆杉拼音Dōnɡ Běi Hónɡ Dòu Shān别名紫杉、赤柏松、米树来源红豆杉科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. et Zucc.,以叶入药

  • 假辣蓼

    药材名称假辣蓼拼音Jiǎ Là Liǎo别名白辣蓼(《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》),大马蓼(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。夏、秋采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

  • 鲎尾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鲎尾药材名称鲎尾拼音Hòu Wěi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尾部。功能主治①《本草拾遗》:"尾灰断产后痢。"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烧焦

  • 猫儿屎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猫儿屎药材名称猫儿屎拼音Māo ér Shǐ别名猫屎瓜来源木通科猫儿屎属植物猫儿屎Decaisnea fargesii Franch.,以根及果实入药。根随时可采,鲜用或

  • 棉子油

    药材名称棉子油拼音Mián Zǐ Yóu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。化学成分种子油中含亚油酸(41~45%)、棕榈酸(20~25%)、油酸(30~35%

  • 悬钩子

    药材名称悬钩子拼音Xuán Gōu Zi别名沿钩子(《日用本草》),藨子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未成熟果实。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,除净梗叶,用沸水浸1~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