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草本威灵仙

草本威灵仙

药材名称草本威灵仙

拼音Cáo Běn Wēi Línɡ Xiān

别名九盖草、狼尾巴花、九节草、山鞭草、草玉梅、九轮草、斩龙剑、秆杆升麻草龙胆、山红花、二郎箭

出处本品是从宋代至清代药用威灵仙品种之一。《本草图经》在论述威灵仙时说:"今陕西州军等及河东、河北。京(汴)东、江湖州郡或有之。初生比众草最先,茎梗如钗股,四棱,叶似柳叶作层,每层六七叶如车轮,有六层至七层者,七月内生花,浅紫或碧白色,作穗似莆台子,亦有似菊花头者,实青,根稠密多须似谷,每年亦朽败。"据其所述,参考并州(今山西太原)威灵仙、晋州(今山西临汾)威灵仙和宁化军(在今山西宁武县境)威灵仙图,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草本威灵仙的根及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onicastrum sibiricum (L.) Pen-nell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去净泥土、杂质,根切片,全草切碎,晒干。

原形态草本威灵仙 多年生草本,高80-150cm。根状茎横走,长达13cm,节间短,多须根。茎直立,圆柱形,不分枝,无毛或略被柔毛。叶4-6枚轮生;无柄;叶片长圆形至宽条形,长8-15cm,宽1.5-4.5cm,先端渐尖,边缘有三角状锯齿,两面无毛或疏被柔毛。花邓顶生,长尾状,各部分无毛;花梗短;花萼5深裂,裂片不等长,前面最长者约为花冠的一半,钻形;花红紫色、紫色或淡紫色,长5-7mm,4裂,裂片宽度不等,花冠筒内面被毛;雄蕊2。蒴果卵形,长约3mm,4瓣裂,两面有沟。种子椭圆形。花期7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路边、山坡草地及山坡灌丛内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陕西省北部、甘肃东部及山东半岛。

化学成分本品含异阿魏酸(isoferulic acid),3,4-二甲氧基桂皮酸(3,4-dimethoxy cinnamic acid),3-O-乙酰齐墩果酸(3-O-acetyloleanolic acid),D-甘露醇(D-mannitol),胡萝卜甙(daucos-ter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。根中含米内甙(minecoside),梓醇(catalpol),6-O-藜芦基梓醇酯(6-O-veratryl catalpol ester),桃叶珊瑚甙(aucubin),6-去氧-8-异阿魏酸哈帕甙(6-deoxy-8-isofer-uloyl harpagide),β-谷甾醇-3-O-D-葡萄糖甙(β-sitosteryl 3-O-D-glucoside),菜油甾醇 3-O-D-葡萄糖甙(campesteryl 3-O-D-gluco-side),β-谷甾醇、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甘露醇。种子含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,油酸(oleic acid)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等。

药理作用抗炎镇痛作用:轮叶婆婆纳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显着的抗炎镇痛作用。经与毛茛科的三种威灵仙比较,其抗炎作用的强度为:轮叶婆婆纳威灵仙>棉团铁线莲>东北铁线莲;其镇痛强度为:轮叶婆婆纳>棉团铁线莲>东北铁线莲威灵仙。经进一步筛选,从中分出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,药理实验结果表明:异阿魏酸具有很强的抗炎镇痛作用,为抗风湿的主要活性成分。3-O-乙酰齐墩果酸具有抗炎作用。3,4-二甲氧基桂皮酸亦有抗炎镇痛作用。甘露醇具有镇痛作用。

毒性急性毒性试验表明,轮叶婆婆纳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给药的半数致死量为47.75g/kg(可信率11.7%)。

性味味辛;微苦;性寒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;清热解毒。主感冒风热;咽喉肿痛;腮腺炎;风湿痹痛;虫蛇所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30-60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
复方威灵仙,《纲目》:“威,言其性猛也。灵仙,言其功神也。”本品在宋代至清代曾为威灵仙的品种之一,从清代至近代之威灵仙,多用毛茛铁线莲属植物,习用已久,难以更改,故称本品为草本威灵仙以别之。以其能治蛇伤,故别称斩龙剑

各家论述1.《新修本草》:"出商州洛阳县,九月末至十二月采,阴干,余月并不堪采。每年傍引,年深转茂,根苗渐多,经数年亦折败。"2.《开宝本草》:"威灵仙,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并平泽,不闻水声者良。生先于众草,茎方,数叶相对。花浅紫,根生稠密,岁久益繁。各月丙丁戊己日采,忌茗。"3.《枫窗小牍》:"威灵仙难得真者,俗医所用多藁本之细者尔。其验以味极苦而色紫黑如胡黄连状,且脆而不韧,折之有细尘起,向明示之,断处有黑白晕,俗谓有鸲鹆眼。此数者备然后为真。"4.《救荒本草》:"威灵仙今密县梁家冲山野有之,苗高一二尺,茎方如钗股,四棱,茎多细茸白毛,叶似柳叶而阔,边有锯齿,又似旋覆花叶,其叶作层生,每层六七叶,相对排如车轮样,有六层至七层者,花浅紫色或碧白色,作穗似蒲台子,亦有似菊花头者,结实青色,根稠密多项,采叶煠熟,换水浸去苦味,再以水淘净,油盐调食。"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柿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柿漆药材名称柿漆拼音Shì Qī别名柿涩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柿科植物柿及其同属植物的未成熟果实,经加工制成的胶状液。制法采摘未成熟而色青味涩的果实,捣烂,

  • 马桑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桑根药材名称马桑根拼音Mǎ Sānɡ Gēn别名乌龙须((草木便方》)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马桑科植物马桑的根,冬季采掘。生境分部产陕西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性状干燥根肥大粗糙,附有

  • 紫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紫杉药材名称紫杉拼音Zǐ Shān别名赤柏松(《盛京通志》),紫柏松(《蒙文汇书》)。出处《东北药植志》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东北红豆杉的枝和叶。原形态常绿乔木,高达20米。树皮赤褐色,浅

  • 杏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杏叶药材名称杏叶拼音Xìnɡ Yè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杏仁"条。化学成分含芸香甙、硝酸盐还元酶。功能

  • 空心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空心柳药材名称空心柳拼音Kōnɡ Xīn Liǔ别名马尿溲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,柳叶绣线菊(《东北植物检索表》)。出处《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线菊的全草及根。全年

  • 榜嘎

    药材名称榜嘎拼音Bǎnɡ Gā别名藏名:榜阿嘎保出处历代藏医药书均有记载。《蓝琉璃》记载:本品“基生叶三、四片,茎叶稍小,或深裂为七、八片,茎小而柔,花白色有蓝红光泽解时疫毒,清胆热。”《晶珠本草》、

  • 串铃草

    药材名称串铃草拼音Chuàn Línɡ Cǎo别名毛尖茶、野洋芋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串铃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lomis mongolica Turcz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

  • 黄荆枝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荆枝药材名称黄荆枝拼音Huánɡ Jīnɡ Zhī别名黄金条(徐州《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》)。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枝条。性味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&

  • 山菠萝根

    药材名称山菠萝根拼音Shān Bō Luó Gēn别名山芋头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荞麦叶大百合的鳞茎。夏、秋采挖鳞茎。原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约1米以上。具鳞

  • 水莎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水莎草药材名称水莎草拼音Shuǐ Suō Cǎo别名三棱草来源莎草科藨草属植物扁秆荆三棱Scirpus planiculmis Fr. Schmidt,以块茎入药。8月采,洗净晒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