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野木耳菜

野木耳菜

药材名称野木耳菜

拼音Yě Mù ěr Cài

别名茼蒿、冬风菜、飞机菜、满天飞、安南草、金黄花草、皇爷膏、假苦荠、观皮芥、解放草、飞花菜、土三七

出处野木耳菜见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卷六蔬菜类,谓:"野木耳生南安,斑茎叶如菊,而无杈歧,花如蒲公英,长蒂短瓣,不甚开放,花老成絮,土人食之,亦野菜也。"根据描述及其附图,应为本种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(Benth.) S. Moore [Gynura crepidioids Benth.]
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茼蒿一年生草本,高20-100cm。茎直立,有纵条纹,光滑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2.5cm;叶片膜质,长圆状椭圆形,长7-12cm,宽4-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不规则锯齿、重锯齿或有时基部羽状分裂,两面无毛。头状花序直径约2cm,少数,在枝顶排成圆锥状;总苞圆柱表;总苞片2层,条状披针形,长约1cm,边缘膜质,先端小束毛,基部有小苞片数枚;花全为两性,管状,粉红色,花冠先端5齿裂,花柱基部小球状,分枝先端有线状被行的尖端。瘦果狭圆柱形,赤红色,有条纹,被毛;冠毛丰富,白色。花期夏季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竹于山坡荒地、路旁及沟谷杂草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
性味味微苦;辛;性平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调和脾胃。主感冒;肠炎;痢疾;口腔炎;乳腺炎;消化不良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0-60g;或绞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铁苋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铁苋药材名称铁苋拼音Tiě Xiàn别名人苋、海蚌含珠、撮斗撮金珠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六合草、半边珠(《草木便方》),野黄麻(《天宝本草》),王碗捧真珠、粪斗草(《福建民间

  • 小石仙桃

    药材名称小石仙桃拼音Xiǎo Shí Xiān Táo别名对叶草、双叶岩珠、岩珠、双叶石枣、珠兰、岩豆、山枣、小叶石橄榄、水橄榄柳仔、果上叶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“对叶草,生云南山石上。根如麦门冬,累

  • 金瓜

    药材名称金瓜拼音Jīn Guā别名老苦瓜、野鼠瓜、天花粉、老鼠瓜来源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金瓜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ymnopetalum chinense(Lour)Merr.[Eoon

  • 椿白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椿白皮药材名称椿白皮拼音Chūn Bái Pí别名香椿皮(《经验方》),春颠皮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。全年均可采收

  • 黑萼棘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萼棘豆药材名称黑萼棘豆拼音Hēi è Jí Dòu出处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来源为豆科植物黑萼棘豆的全草。8~9月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0~

  • 七叶薯

    药材名称七叶薯别名血参、补血薯、七爪金龙来源薯蓣科七叶薯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.,以块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。性味辛、微甘、苦,凉。功能主治凉血止血,消肿止

  • 丛毛榕

    药材名称丛毛榕拼音Cónɡ Máo Rónɡ别名铁牛入石、竹叶牛奶仔、母猪精、细叶牛奶树、石榕、奶汁草来源桑科丛毛榕Ficus comata Hand.-Mazz.,以根

  • 草贝母

    药材名称草贝母拼音Cǎo Bèi Mǔ别名土贝母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山慈菇(《天津医学通讯》(10):16~22,1971)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姑的鳞茎。夏、秋采挖

  • 白残花

    药材名称白残花别名野蔷薇来源蔷薇科白残花Rosa multiflora Thunb. var. cathayensis Rehd. et Wils.,以花、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华东。性味苦、涩,寒。功能主

  • 紫阳花

    药材名称紫阳花拼音Zǐ Yánɡ Huā别名牡丹三七、草绣球来源虎耳草科紫阳花Cardiandra moellendorfii (Hance) Migo,以根状茎入药。生境分部江西、浙江。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