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黑葡萄液汁

黑葡萄液汁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葡萄液汁

药材名称黑葡萄液汁

拼音Hēi Pú Tɑo Yè Zhī

别名葡萄

出处《陕西草药》

来源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。除冬季外均可采收,将幼枝切成小段,用瓷器或搪瓷容器收集流出的液体,置干燥处。

原形态木质藤本。幼枝及叶柄有褐色柔毛及长柔毛。叶互生。具纤细长柄,叶在同一枝上变化大,多为卵圆形,长4~9厘米,顶端突尖,基部宽心形,浅裂、深裂或全裂,边缘具粗齿,下面有黄褐色绒毛;全裂为3~5小叶的掌状复叶;中间小叶菱形,长9~11厘米,基部楔形,具短柄;两侧小叶斜卵形。圆锥花序与叶对生,长5~10厘米,花序轴有柔毛;花小,直径约3毫米;花萼盘形,无毛。浆果球形,直径约1厘米,黑褐色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、路旁或河边,常攀缘树上。分布四川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南等地。

性味微苦涩,平。

功能主治消食,清热;凉血。治胃肠实热,头痛发烧,骨蒸痨热,红眼,鼻衄。

用法用量内服:原汁生用,每次1~3酒杯,温服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黑葡萄液汁

药材名称黑葡萄液汁

拼音Hēi Pú Tɑo Yè Zhī

英文名juice of Piasezky Grape

别名葡萄

出处出自《陕西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的液汁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tis piasezkii Maxim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植株生长旺盛时,砍断茎藤,收集液汁,鲜用。

原形态复叶葡萄木质藤本。幼枝和叶柄被褐色柔毛及长柔毛。叶柄长4-9cm;叶在同一枝上变化大,多为卵圆形,浅裂、深裂或全裂,长4-9cm,先端突尖,基部宽心形,边缘有粗牙齿,上面无毛,下面有黄褐色绒毛,全裂的为3-5小叶的掌状复叶,中间小叶菱形,长9-11cm,基部楔形,具短柄,两侧小叶斜卵形。圆锥花序与叶对生,长5-10cm,花序轴被柔毛;花小,直径约3mm;花萼盘形,无毛;花瓣5,光瑞互相结合;雄蕊5;子房有5角棱,顶部平截。浆果球形,直径约1cm,熟时黑褐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8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或沟谷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微苦;涩;凉

归经胃;肝经

功能主治消食;清热;凉血。主胃肠实热;头痛发热;骨蒸痨热;目赤肿痛;鼻衄

用法用量内服:原汁鲜用,温服,每次1-3酒杯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把蔑

    药材名称一把蔑拼音Yì Bǎ Miè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Delavay Rockvine别名乌蔹莓出处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七叶崖爬藤,攀援灌木。茎藤棕黑

  • 姜石

    药材名称姜石拼音Jiānɡ Shí别名沙姜石、礓砾、裂姜石出处1.姜石首载于《新修本草》,列玉石部下品谓:“味咸,寒,无毒……生土石间,状如姜。有五种,色白者最良。所在有之

  • 柃木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柃木药材名称柃木拼音Línɡ Mù别名细叶菜、海岸柃来源山茶科柃木属植物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.,以茎、叶、果入药。夏秋采集,晒干或鲜用。

  • 地梢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地梢瓜药材名称地梢瓜拼音Dì Shāo Guā别名地梢花、地瓜瓢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 (Freyn) K. Schum.[

  • 药材名称玉拼音Yù别名玉英、白玉、玄真、纯阳主、赤玉、天妇、延妇出处玉,药用首载于《本经》上品“玉泉”条,谓:“玉泉……一名玉札。生山谷。”1.《吴普本草》曰:“玉泉一名玉

  • 虎骨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虎骨药材名称虎骨拼音Hǔ Gǔ来源猫科动物虎Panthera tigris L.的骨骼。性味甘、辛,温。归经归肝、肾经。功能主治祛风通络,强筋健骨。用于风湿痹痛,脚膝酸软。用法用量

  • 满山红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满山红药材名称满山红拼音Mǎn Shān Hónɡ英文名FOLIUM RHODODENDRI DAURICI别名东北满山红、迎山红、靠山红、山崩子来源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

  • 狼紫草

    药材名称狼紫草别名野旱烟来源紫草科狼紫草Lycopsis orientalis L.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甘肃、陕西、宁夏、新疆、内蒙古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。功能主治消炎止痛。主治疮肿。用法用量叶捣烂外敷

  • 狐肠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狐肠药材名称狐肠拼音Hú Chánɡ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肠。功能主治《陆川本草》:"止痛。治心胃气痛。"用法用量内服:煅存性研末,1~

  • 摇钱树根

    药材名称摇钱树根拼音Yáo Qián Shù Gēn出处本品以(木回)树之名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云:“(木回)树,滇、黔有之,湖南辰沅山中尤多。木性坚重,造船者取以为柁。叶如檀,秋时梢端结实,如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