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加味太乙膏

加味太乙膏

《惠直堂方》卷四:加味太乙膏

药方名称加味太乙膏

处方黄柏5钱,防风5钱,元参5钱,赤芍5钱,白芷5钱,生地5钱,大黄5钱,归身5钱,肉桂5钱,海藻5钱,昆布5钱,苍术5钱,金银花1两,皂角刺5钱,山慈姑5钱,桂枝5钱,土贝母1两,何首乌1两,苦参1两,连翘花粉1两。

制法上药用麻油5斤浸,春5、夏3、秋7、冬10日,熬枯去渣,入飞过红丹40两收膏,离火入血竭末5钱。

功能主治拔毒收口。主跌打损伤,风寒湿痹,腰腹心胃疼痛,并已溃疮疡。

用法用量摊贴。

摘录《惠直堂方》卷四

《冯氏锦囊·外科》卷十九:加味太乙膏

药方名称加味太乙膏

处方麻油24两,乱发1大团(黑润者佳),蓖麻子200粒(去壳,捣碎),大生地4两(切片),黑玄参3两,大黄(切片)3两,全当归3两,赤芍2两,白芷2两,肉桂(去尽粗皮,切碎)2两,明松香1斤(捣碎,入大葱管内,以线缚好,放碗内,隔汤蒸化,取出候冷,去葱研细8两),真黄丹20两(其色黄者为真,水飞晒干,炒黑色10两),滴乳香(箬上烘去油,研细)2两,真没药2两(箬上焙去油,研细)。

制法先将麻油煎滚,零入乱发,以桃柳枝不住手搅,令发熔化,再入蓖麻子煎枯,再入生地、大黄当归赤芍白芷肉桂,慢火煎熬,至药色枯黑,滤去渣,慢火熬浓,方入松香、黄丹、乳香没药收之成膏,欲软硬得所,滴水成珠为度,夏天宜略老,冬天宜略嫩。膏藏瓷器中。

功能主治一切肿毒,已溃未溃,跌打损伤,风湿气痛。

用法用量旋用旋摊,外贴。

摘录《冯氏锦囊·外科》卷十九

景岳全书》卷六十四:加味太乙膏

药方名称加味太乙膏

处方当归2两,生地黄2两,芍药2两,玄参2两,大黄2两,甘草4两。

制法麻油2斤煎丹收膏。

功能主治一切疮疡。

用法用量《灵验良方汇编》有白芷

摘录景岳全书》卷六十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立消汤

    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:立消汤药方名称立消汤处方银花15~31克当归9克蒲公英9~15克 元参9克 苡仁12克茯苓12克功能主治治下肢溃疡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《洞天奥旨》卷十四:立

  • 开肺解毒汤

    药方名称开肺解毒汤处方桔梗1钱5分,牛蒡子1钱5分,黄芩(酒炒)1钱5分,连翘2钱,银花2钱,赤小豆2钱,生甘草1钱,马勃5分。功能主治湿温咽痛、衄血。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上证,加青果二枚,竹叶二十片

  • 痂完余毒汤

    药方名称痂完余毒汤处方黄连、黄芩、栀子(炒)、白芍、牛蒡子、北柴胡、玄参、木通、连翘、薄荷、地皮、云茯苓、甘草。功能主治痘后热毒不除,口动如食物状。用法用量方中除柴胡外,诸药用量原缺。摘录《痘疹会通》

  • 稷香丸

    药方名称稷香丸处方黄连半分,青皮半分,芜荑仁半分,胡黄连半分,芦荟半分,神曲半分,麦芽1分,木香1分,当归1分,肉豆蔻1分,使君子1分,三棱1分,篷术1分。制法上为末,面糊为丸,如绿豆大。功能主治五疳

  • 地龙散加减

    药方名称地龙散加减处方地龙9克,苏木9克,桃仁9克,土鳖9克,麻黄3克,黄柏3克,元胡10克,制乳没各10克,当归12克,川断12克,乌药12克,甘草6克。功能主治活血通络,调补肝肾。主气血留滞,经络

  • 归耆止血汤

    药方名称归耆止血汤处方当归、黄耆、蒲黄(半生半炒)、香附、桂心、熟艾、白术、地榆(炒黑)、黄芩(炒黑)、炙草、川芎。功能主治祛客寒,温经血。主妇人因感风冷,余经留滞血海,经行后己止5-6日,忽然暴崩。

  • 跌打养营汤

    药方名称跌打养营汤处方西洋参3g(或党参15g),黄耆9g,当归6g,川芎4.5g,熟地15g,白芍9g,枸杞15g,淮山药15g,续断9g,砂仁3g,三七4.5g,补骨脂9g,骨碎补9g,木瓜9g,

  • 疏肝解郁汤

    药方名称疏肝解郁汤处方香附9克青皮柴胡郁金各6克丹参12克川芎4.5克 红泽兰12克 延胡 金铃炭各6克功能主治疏肝理气,活血调经。治肝郁气滞,经行不畅,色淡红,量少,间有血块,胸胁胀满,有时嗳气,舌

  • 正气丸

    药方名称正气丸别名香朴丸(《永类钤方》卷二十一)。处方藿香叶厚朴(生姜制)陈皮半夏曲(炙)白术白茯苓各3克甘草(炙)6克干姜3克三棱(炮)6克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治小儿食伤,干呕

  • 黑龙散

    《卫生总微》卷七:黑龙散药方名称黑龙散处方麻黄(去根节)3分,竹茹1分,苏木1分,蝎梢21个,乌龙土1分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在表,服冷药寒伏于中,危困不得汗。用法用量每服半钱,水5分,煎至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