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厚朴温中汤

厚朴温中汤

内外伤辨》卷上:厚朴温中汤

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

处方厚朴(姜制)橘皮(去白)各30克甘草(炙)草豆蔻茯苓(去皮)木香各15克干姜2.1克

制法上为粗散。

功能主治温中理气,燥湿除满。治脾胃虚寒,心腹胀满,及秋冬客寒犯胃,时作疼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15克,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3片,煎至150毫升,去滓,空腹时温服。

注意服药期间,忌一切冷物。

备注方中厚朴理气燥湿,消胀除满3草豆蔻干姜生姜温中散寒;木香陈皮行气宽中;甘草茯苓健脾渗湿。诸药合用,共成温中理气,燥湿除满之功。

摘录内外伤辨》卷上

医学传灯》卷上:厚朴温中汤

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

处方厚朴杏仁半夏枳壳桔梗炮姜甘草藿香香茹陈皮

功能主治中暑,脉沉细缓。

摘录医学传灯》卷上

明医指掌》卷五:厚朴温中汤

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

处方厚朴(姜炒)8分,干姜7分,甘草(炒)6分,木香5分,陈皮8分,茯苓8分。

制法上锉1剂。

功能主治脾胃虚冷,心腹胀满疼痛。

用法用量生姜3片,大枣2个,水2钟,煎8分服。

摘录明医指掌》卷五

内外伤辨》卷中:厚朴温中汤

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

处方厚朴(姜制)1两,橘皮(去白)1两,甘草(炙)5钱,草豆蔻仁5钱,茯苓(去皮)5钱,木香5钱,干姜7分。

制法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温中散寒。主脾胃虚寒,心腹胀满,及秋冬客寒犯胃,时作疼痛。脾胃着寒停食。

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《医方类聚》引作“厚朴汤”,无草豆蔻仁、木香

各家论述《成方便读》:夫寒邪之伤人也,为无形之邪,若无有形之痰、血、食积互结,则亦不过为痞满、为呕吐,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,故以厚朴温中散满者为君;凡人之气,得寒则凝而行迟,故以木香、草蔻之芳香辛烈,入脾脏以行诸气;脾恶湿,故用干姜陈皮以燥之,茯苓以渗之;脾欲缓,故以甘草缓之;加生姜者,取其温中散逆除呕也。以上诸药,皆入脾胃,不特可以温中,且能散表,用之贵得其宜耳。

摘录内外伤辨》卷中

猜你喜欢

  • 柴胡芍药茯苓汤

    药方名称柴胡芍药茯苓汤处方芍药3钱,柴胡2钱,茯苓3钱,半夏3钱,甘草2钱,桔梗3钱。功能主治耳内热肿疼痛。用法用量煎半杯,热服。热盛,加黄芩;脓成,加丹皮、桃仁。摘录《四圣心源》卷八

  • 镇衄汤

    药方名称镇衄汤处方生地黄30克,桑白皮30克,白茅根30克,党参10克。功能主治清热凉血,滋阴降火。主胃火炽盛,血分蕴热,灼伤血络。用法用量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摘录高齐民方

  • 冰梅丸

    《摄生众妙方》卷九:冰梅丸药方名称冰梅丸处方大南星25个(鲜者,切片),大半夏50个(切片,鲜者最佳),皂角4两(去弦净数),白矾4两,盐4两,桔梗2两,防风4两,朴消4两。制法拣7分熟大梅子100个

  • 加味小建中汤

   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加味小建中汤药方名称加味小建中汤处方桂心22克甘草(炙)15克白芍药45克远志(去心)15克制法上为锉散。功能主治温中补虚,缓急止痛。治脾胃虚寒,心腹切痛不可忍,按轻却痛,按

  • 加味生料五积散

    药方名称加味生料五积散处方局方五积散5钱加全蝎(炒过)11个,穿山甲(要看患左右手足,或臂胁疼痛处,于穿山甲身上取)7片(炮碎),麻黄1钱半,麝香1字。功能主治风湿冷痹。因起居阴湿之地,或在水乡船上,

  • 槟梅汤

    药方名称槟梅汤处方槟榔、枳实、香附、木香、砂仁、厚朴、干姜、肉桂、川楝子、楝根皮各等分,甘草减半,川椒20粒,乌梅2个。功能主治虫痛。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,水煎服。未止,加黄连。摘录《简明医彀》卷六

  • 加味补益败毒散

    药方名称加味补益败毒散处方生耆2钱,人参2钱,焦术1钱,炙甘草8分,陈皮1钱,归身2钱,升麻2分,荆芥1钱,净银花2钱,肉桂5分,防风1钱,乳香(去油)1钱。功能主治湿热下陷,阴门生疮。用法用量水煎服

  • 龙香犀角丸

    药方名称龙香犀角丸处方熟地黄1两(酒浸,捣极细),生地黄1两(酒浸),山药1两,天门冬1两(去心),麦门冬1两(去心),犀角1两,真京墨1两(煅存性),牡丹皮1两,五味子1两,鳖甲1两(酒制),胡黄连

  • 艾蒿酒

    药方名称艾蒿酒处方生艾蒿数升。功能主治食诸肉骨哽。用法用量水、酒共1斗,煮取3-4升,稍稍饮之。摘录方出《外台》卷八引《肘后方》,名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四

  • 敷涎膏

    药方名称敷涎膏处方黄丹、腻粉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小儿鹅口、木舌。用法用量用蜜调蒸2次。睡时以鹅毛涂敷舌上。摘录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