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济阴丹

济阴丹

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沈阳方):济阴丹

药方名称济阴丹

处方龙骨1两,黄柏(盐酒炒)3两,当归(酒)1两,熟地2两,锁阳(酒)1两,白芍(酒)1两5钱,牛膝3两,虎胫骨(酥炙)1两,知母(盐炒)2两,陈皮(酒)7钱5分,败龟版(酥制)3两。

制法上为极细末,羊肉2斤酒煮,捣膏为小丸。

功能主治补肾,养血,生精。主肾虚精亏,房劳过度,遗精,失眠健忘,筋骨痿弱,骨蒸劳热,腰膝酸软,手足发冷。

用法用量每服2钱,淡盐汤送下。

注意忌生冷食品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沈阳方)

《摄生众妙方》卷十一:济阴丹

药方名称济阴丹

处方赤芍药4两(去芦),川芎4两(去芦),生干地黄4两(去苗),当归4两(去芦),好大艾叶1斤(去梗),香附子1斤。

制法分为4份:1份醋浸,1份童便浸,1份酒浸,1份盐水浸,俱各过1宿,用醋3壶拌匀,以砂锅煮干醋为度,取出晒干,为末,醋打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令人体壮,经调有孕,诸病不作。主

用法用量每服50-60丸,1日3餐饭前服。

摘录《摄生众妙方》卷十一

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七:济阴丹

药方名称济阴丹

处方熟地5两,人参1两半,当归3两,川芎1两,肉桂1两半(去皮),干姜1两(炒),秦艽2两,木香1两,糯米1合(炒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。

功能主治久不孕,脉软弦涩者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,温酒送下。

各家论述气血两亏,寒凝经脉,不能输泄而天癸来迟,久不孕育焉。熟地补血以滋血海,人参扶元以通血脉,当归养血荣经,川芎活血行气,肉桂温经暖血,干姜暖胃散寒,秦艽活血脉以通经,木香调胃气以化气,糯米实土膏以滋营经脉也。炼蜜丸之,温酒下之,使寒滞消散,则血气充盈而经脉调和,天癸无来迟之患,即久不孕者,尚可图效耳。

摘录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七

《玉案》卷四:济阴丹

药方名称济阴丹

处方紫菀4两,麦冬4两,辽五味4两,人参2两,知母3两,青藁3两,紫河车2具。

制法上为细末,以陈荷叶煎汤为丸。

功能主治酒色过度,怒气伤肝,阴虚火动,咳嗽吐痰,咯血盗汗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,空心白滚汤送下。

摘录《玉案》卷四

《医学正印》卷下:济阴丹

药方名称济阴丹

处方母草4两(酒洗,蒸),白芍药1两(酒炒),川芎1两,当归(酒洗)3两,香附1两半(酒炒),砂仁1两,熟地1两半(酒洗,晒干摘断,姜汁拌渗),条芩8钱(酒洗,炒),白术1两(土炒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济阴安胎。主胎动不安。

用法用量每服70-80丸,白汤送下。

摘录《医学正印》卷下

《三因》卷十八:济阴丹

药方名称济阴丹

别名南岳魏夫人济阴丹、益阴丹

处方木香(炮)1两,茯苓1两,京墨(烧)1两,桃仁(炒,去皮尖)1两,秦艽2两,甘草(炙)2两,人参2两,桔梗(炒)2两,石斛(酒浸)2两,蚕布(烧)2两,藁本2两,当归1两半,桂心1两半,干姜(炮)1两半,细辛1两半,牡丹皮1两半,川芎1两半,川椒(炒)3分,山药3分,泽兰4两,熟地黄4两,香附4两,苍术8两,大豆卷(炒)半升,糯米(炒)1升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每两作6丸。

功能主治除宿血,生新血,令人有孕,生子充实。主妇人久冷无子及数经堕胎,皆因冲任之脉虚冷,胞内宿挟疾病,经水不时,暴下不止,月内再行,或前或后,或崩中漏下,三十六疾,积聚症瘕,脐下冷痛,小便白浊,以上诸疾,皆令孕育不成,以至绝嗣;亦治产后百病,男子亡血诸疾。

用法用量南岳魏夫人济阴丹(《局方》卷九吴直阁增诸家名方)、益阴丹(《局方》卷九续添诸局经验秘方)。

摘录《三因》卷十八

《医方类聚》卷二一二引《急救仙方》:济阴丹

药方名称济阴丹

处方附子4两,乌豆4两,干姜4两,苍术4两。

制法重用黄子醋浸二七,苍术只浸一七后切作片子,再浸一七,取出乌豆,再炒过,香附子捣碎,加当归1两,茱萸半两,重煮过,同焙干为末,糯米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妇人诸病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-30丸,空心温酒或醋汤吞下。

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二一二引《急救仙方》

普济方》卷三二七:济阴丹

药方名称济阴丹

处方三棱2两,莪术1两(切片,煨),苍术(泔浸,去皮)1两半,枳壳(去瓤)1两半,大艾(去根)1两半,刘寄奴1两半,香附子(净)1两半,败姜1两半,乌头3合(上药用米醋3升,煮干取出焙干为末),当归身1两半,蒲黄1两(隔纸炒),生地黄(酒浸)7钱半,熟地黄(酒蒸)7钱半,橘皮(去白,细红者佳)1两半,白芍药1两半,玄胡索(炒)半两,五灵脂(酒煮)半两,白术(煨)半两,牡丹皮(净,去滑)1两,桂(去粗皮)1两,赤芍药1两,片子姜黄1两,青皮(去白)1两,川芎7钱半。

制法上为末,糯米粉谷醋打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暖子宫,和血气,悦颜色,退风冷;理气,活血,消积。主妇人诸疾。妇人血海虚冷,久无子息;产后败血冲心,中风口噤,子死腹中,堕胎腹中攻刺痛,横生逆产,胎衣不下,血晕血癖,血崩血滞,血入四肢;一应血脏有患,诸种风气,伤风吐逆,咳嗽寒热往来,遍身生疮,头痛恶心,经脉不调,赤白带下,乳生恶气,胎脏虚冷,数曾堕胎,崩中不定,室女经脉不通。

用法用量沉香汤送下;苏汤、盐汤亦可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三二七

《活人心统》卷三:济阴丹

药方名称济阴丹

处方川芎8钱,川归8钱,川萆薢8钱,生地8钱,赤芍1两半,香附1两半,陈二艾、小茴香5钱,南木香3钱,刘寄奴5钱,蓬术7钱半。

制法上为末,米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月水不调,赤白带下,不受孕,肚腹刺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60丸,空心白汤送下。

摘录《活人心统》卷三

猜你喜欢

  • 加味香薷丸

    药方名称加味香薷丸处方香薷草4两,白扁豆(炒)2两,广皮2两,粉甘草5钱,宣木瓜2两,白术2两,白茯苓2两,泽泻2两,猪苓2两,藿香2两,滑石1两,川连1两,朱砂1两。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重3钱。

  • 家传加味胃苓丸

    药方名称家传加味胃苓丸处方苍术(制)、厚朴(姜制)、陈皮、白术、猪苓、泽泻、香附(酒浸,炒)、神曲(炒)、白茯苓各等分,炙甘草减半。制法上为末,荷叶煮粳米糊为丸。功能主治导饮消食。主用法用量米饮送下。

  • 龙游串

    药方名称龙游串处方银花1钱5分,寒水石5分,黄柏1钱5分,甘石1钱,青黛5分,百草霜5分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一切疮毒瘰疬。用法用量作2服。摘录《串雅补》卷二

  • 加味防风通圣散

    药方名称加味防风通圣散处方防风通圣散加苦参、天麻、蝉蜕各等分。制法上锉。功能主治大风、毛脱落、肌肤拆裂。用法用量水煎,早、晚各1服。注意忌房事、盐、酱、荤腥、生冷油腻之物。摘录《济阳纲目》卷八十三

  • 羊肾丸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八:羊肾丸药方名称羊肾丸处方山茱萸干姜川巴戟 芍药泽泻北细辛菟丝子(酒浸)远志(去心)桂心黄耆石斛干地黄附子当归牡丹皮蛇床子甘草苁蓉(酒浸)人参各60克 菖蒲30克防风45克茯苓1

  • 鹿头肉粥

    《圣济总录》:鹿头肉粥药方名称鹿头肉粥处方鹿头肉150克蔓荆子15克高良姜香子(炒)各1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蔓荆子、良姜、香子捣箩为末,每用10克。先煮鹿肉,熟后去肉下粳米与药末同煮粥。临熟少加作料

  • 地黄煎丸

    《中藏经》卷下:地黄煎丸药方名称地黄煎丸处方生地黄汁1.2升 生杏仁汁600毫升薄荷汁600毫升 生藕汁600毫升 鹅梨汁600毫升法酒1.2升 白蜜120毫升生姜汁600毫升柴胡120克(去芦,焙)

  • 肥皂丸

    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二十四:肥皂丸药方名称肥皂丸别名玉容肥皂丸(《冯氏锦囊》卷十九)处方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猪牙皂角 白蒺藜白蔹草乌山奈甘松白丁香杏仁豆粉各30克轻粉密陀僧樟脑各15克 孩儿茶9克 肥皂(去

  • 少林风湿跌打膏

    药方名称少林风湿跌打膏处方生川乌16g 生草乌16g乌药16g白及16g白芷16g白蔹16g土鳖虫16g木瓜16g三棱16g莪术16g当归16g赤芍16g肉桂16g大黄32g连翘32g血竭10g乳香(

  • 荆芥蝉蜕汤

    药方名称荆芥蝉蜕汤处方荆芥9g,蝉蜕9g,银花9-15g,川柏9g,茯苓9g,丹皮9g,白薇9g,赤芍9g。功能主治慢性湿疹。用法用量水煎,内服。多量鳞屑,加当归、生地、首乌以养血润燥;皮色鲜红,加龙